最近有位客户拿着德国供应商的CIF报价单找我咨询:”到岸价每箱25欧元,为什么清关后成本暴涨60%?”这让我想起从业20年遇到的典型案例——很多进口商只关注商品采购价,却低估了完整的供应链成本体系。
以2025年最新政策为例,进口330ml*24罐装啤酒需承担:
去年某精酿啤酒进口商因忽视这三个细节,导致每箱多支出37元:
我们在操作比利时白啤进口时,通过以下方式降低23%综合成本:
建议采用:到岸成本=(商品价+运费)×(1+关税率)×1.13 + 单箱操作费×数量。其中单箱操作费建议预留80-150元弹性空间,用于应对突发检疫处理等非常规支出。
记得2018年代理捷克啤酒时,客户因未考虑麦芽度超标导致的退运风险,最终损失远超预算。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专业的成本控制不仅要算眼前账,更要建立风险缓冲机制。如果您正在筹划啤酒进口项目,欢迎随时交流具体品类的成本优化方案。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Shanghai ICP No. 2023007705-2PSB Record: Shanghai No.310115020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