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theforeign trade环境日益复杂,出口企业在寻找新订单时可能面临第三方冒名欺诈的风险。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欺诈案例的分析,展示这种欺诈的常见特点,并为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出口企业在追求新订单的过程中容易成为第三方冒名欺诈的目标。
案例简述:广东家用电器公司A在与声称来自德国B公司的L先生达成交易后,最终遭受货物损失。
当A公司在与L先生达成销售合同并按要求出运货物后,未能按期收到货款。这使得A公司意识到可能存在问题,并立即向中国信保申请索赔。
在收到A公司的索赔请求后,中国信保迅速采取了两手准备的策略:一方面审查A公司提交的贸易单证材料,一方面委托德国当地的渠道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追讨。
经过详细的单证审核,中国信保发现了以下几个明显的疑点:
B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其主营业务为服装鞋类批发,但A公司销售的是家用电器,这与B公司的经营范围存在明显不符。
A公司与L先生的贸易往来邮件显示,L先生使用的是gmail.com邮箱后缀,且他提供的公司网站地址似乎正在维护,没有任何有效内容。
提单中的通知人、收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与B公司完全不匹配。更进一步,B公司在希腊并没有任何经营场所,而L先生要求的货物目的地却是希腊的Piraeus港。
中国信保通过其在德国的渠道与B公司取得了联系,B公司的反馈信息更加证实了欺诈的嫌疑:
B公司明确表示,他们从未与A公司进行过任何交易,更没有收到过A公司的货物。
A公司提供的形式发票上所使用的印章并非B公司的正式印章,且上面的签字也不是B公司授权人员的签字。
最关键的是,L先生并不是B公司的员工,且他使用的邮箱与B公司官方的邮箱后缀完全不符。
结合上述单证审核和实地调查的结果,中国信保得出的结论是:L先生很可能是冒用B公司的名义进行欺诈行为,而A公司由于前期的疏忽而未能及时发现,导致货物被骗。
• 交易背景:往往与对方为首次交易。
• 身份验证:出口企业可能未对对方进行身份审核。
• 冒用名义:骗子通常冒用知名或信誉良好的公司名义。
• 支付条件:多为100%赊销,没有预付款。
• 沟通方式:使用非官方邮箱进行交流。
• 提单信息:提单上的收货人与销售合同上的信息不一致。
• 身份核实:出口企业应当对首次交易的买方进行多渠道身份核实。
• 支付策略:对于首次交易,建议选择谨慎的支付条件并要求预付款。
• 正式沟通:在关键事项上,要求对方使用其公司官方邮箱进行确认。
The above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the China Export &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ZhongShen International TradeAs a one - stop importExport Representationservice provider, it can provide customizedimport and exportsolutions for various industries. If you need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agency services, welcome to contact our company for business consultation. The consultation hotline is 139 - 1787 - 2118.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3007705号-2PSB Record: Shanghai No.310115020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