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交易所今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显示,该指数在连续三周上涨后,首次出现反转,较上周下跌9.68点,至2251.9点,跌幅达到3.42%。这一变化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分析师纷纷解读背后的原因及其对未来市场的潜在影响。
在四大远洋航线中,地中海航线是唯一表现出小幅回升的航线,运价涨幅为0.82%。相比之下,欧洲、美东和美西航线均呈现下跌趋势,其中美西航线的跌幅最大,达到了11.59%。东南亚航线则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显示出不同航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不同表现。
据业内人士透露,自本周一起,MSC航运公司将开始降低运价。具体来说,美西航线的报价将降至3150美元,美东航线降至4850美元,而欧洲航线则维持在4200-4400美元之间。美西航线在过去一周内的跌幅较为显著,其原因在于十一黄金周期间MSC缩减船班,导致供给减少,随后因美东航线罢工三天,部分货物转向美西航线,支撑了美西航价的上涨。然而,进入11月后,船班供给恢复正常,货量减少,迫使美西航运公司不得不对运价进行修正。预计本周内,其他船公司也将跟进MSC的价格调整措施,进一步压低运价。
此外,双十一电商季节的出货高峰已经结束,市场目前正面临传统的淡季。业内分析师指出,接下来的市场走势将取决于12月中旬至过年期间是否能够出现一波新的拉货潮。影响这一趋势的因素包括美东码头工人关于码头设备自动化议题的谈判进展、关税政策的发展动态,以及农历春节期间工厂的提前休息安排。这些因素可能对货运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决定未来几个月的运价走势。
具体运价方面,上周各主要航线的变化如下:
远东到欧洲的运价为2512美元/TEU,下跌29美元,跌幅为1.14%;远东到地中海的运价为3080美元/TEU,上涨25美元,涨幅为0.82%;远东到美西的运价为4181美元/FEU,下跌548美元,跌幅高达11.59%;远东到美东的运价为5062美元/FEU,下跌219美元,跌幅为4.15%。波斯湾航线每箱运价1421美元,周跌59美元,跌幅3.99%;南美线(桑托斯)每箱运价5515美元,周跌416美元,跌幅7.01%。
在近洋线方面,远东到日本关西和关东的运价分别为304美元和305美元,与上期持平;远东到东南亚的运价为每TEU 670美元,上涨69美元,涨幅为11.48%;远东到韩国的运价为每TEU 138美元,下跌9美元,跌幅为6.12%。
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当前的运价调整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十一黄金周期间的缩船减班和美东航线的罢工事件一度推高了美西航线的运价,但随着这些短期因素的消退,运价不得不进行回调。同时,双十一电商季节的结束也意味着市场需求的下降,进一步压低了运价。
针对即将到来的拉货潮,分析师建议企业和货主密切关注码头工人谈判的进展以及关税政策的最新动向。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货运需求的变化,还可能通过影响货运成本和时间,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结构。此外,农历春节期间的工厂休息安排也需要纳入考虑,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货物的生产和运输时间表。
美国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首席投资策略师山姆·斯托瓦尔表示:“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国的进出口活动强于预期,12月以及目前11月的外贸活动都比较强劲,可能到2025年初时会逐渐放缓,但(年底)活跃的外贸活动可能会给美联储一个理由暂停(降息)行动,或者至少放慢降息的步伐。”斯托瓦尔指出,当前的外贸活动增加可能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通胀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的情况下。
然而,市场也需警惕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特朗普当选后可能实施的高额关税政策,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采购和定价策略,还可能引发国际贸易关系的紧张。尤其是对欧洲、美东和美西航线的出口业务,可能面临更大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企业在制定未来的物流和供应链策略时,需充分考虑这些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确保自身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灵活性。
总体来看,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下跌标志着市场供需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持续观察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的同时,企业和投资者需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未来几个月,随着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和潜在的拉货潮,运价走势仍将保持高度敏感,值得行业内外持续关注。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3007705号-2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9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