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9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位于路德维希港基地的一个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爆炸并引发火灾。这一事故不仅对工厂本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全球维生素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巴斯夫随后发布通报称,事故导致了该工厂维生素A、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的生产受到重大影响,相关的生产设施已经关闭,供应链受到不可抗力的冲击。
巴斯夫是全球维生素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在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生产方面。数据显示,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基地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产能分别占据全球市场的26.7%和13.8%,每年产能分别达1.44万吨和2万吨。因此,工厂的爆炸事故直接导致了全球维生素供应的急剧减少。根据警方的初步估计,此次爆炸事件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00万欧元,约合1565万元人民币。
此次爆炸不仅直接冲击了巴斯夫的生产能力,还迅速波及全球维生素市场。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为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它们的供应短缺立即导致全球市场价格的急剧上涨。这种上涨效应迅速传导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市场,影响范围广泛且深远。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维生素消费的重要市场,迅速感受到此次事件带来的冲击。自7月底爆炸事件发生以来,中国市场上部分维生素产品的价格已经出现了翻倍式上涨。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8月9日,维生素A的市场价格已经攀升至每公斤225元,较7月初上涨了139元,涨幅超过160%。维生素E的价格也出现了显著上涨,较7月初上涨了接近94%。
然而,巴斯夫工厂爆炸并非本轮维生素价格上涨的唯一因素。近年来,全球维生素行业经历了价格低迷期,导致许多工厂减产甚至停产,行业产能大幅缩减。这一背景下,维生素市场从年初开始就已进入价格上行周期。巴斯夫爆炸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给的短缺,推高了价格。
国内维生素市场的价格上涨不仅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呈现出全品类普涨的趋势。例如,江苏苏州的维生素贸易商黄齐升表示,维生素A的价格较年初已经上涨了四倍,维生素E的市场价格从年初的每公斤53元涨至目前接近160元。其他维生素产品的价格涨幅也在30%至50%之间。这种全方位的价格上涨对下游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维生素价格的急剧上涨,行业上下游的购销情绪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下游客户由于担心价格进一步上涨,纷纷加紧采购,询价次数明显增多。黄齐升表示,他所在公司的月出货量已经达到30至50吨,远超平时的10至15吨。然而,上游生产商则开始惜售,报价时间缩短,贸易商拿货难度增加。
黄齐升进一步指出,上游供应商的报价频率明显降低,有时一个月内仅报价3天,然后暂停报价两到三周。当供应商重新报价时,价格往往大幅跳涨,这给贸易商的采购带来了巨大挑战。
专家认为,国内维生素市场的供需关系目前仍然不平衡,预计短期内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卓创资讯的王林表示,目前海外工厂的复产情况尚不明朗,市场情绪依然强烈,这将支撑维生素市场价格在短期内继续走强。不过,随着价格上涨至高位,终端市场可能会出现刚性需求的补货行为,市场或将逐渐回归理性,未来的价格波动可能会趋于高位震荡。
此次巴斯夫工厂爆炸事件突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尤其是在关键原材料的生产环节。随着维生素市场的价格波动,各国市场将继续关注巴斯夫的复产进展,以及全球维生素供应链的调整情况。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如何在这一波动中保持稳定供应和价格预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大挑战。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3007705号-2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9912号